欢迎访问不耐网!

  • 能参

    繁体:能參拼音:néng cān注音:ㄋㄥˊ ㄘㄢ词语解释能参[ néng cān ]⒈ 谓能参预天地之职。引证解释⒈ 谓能参预天地之职。一说,参,叁也。谓天、地、人三者能相互配合。引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有其时,地有其财,人有其治,夫是之谓能参。”杨倞 注:“人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,则是参与天地。”

  • 参望

    繁体:參望拼音:cān wàng注音:ㄘㄢ ㄨㄤˋ词语解释参望[ cān wàng ]⒈ 犹观测。引证解释⒈ 犹观测。引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先树一表东方,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,以参望,日始出北廉。”

  • 参叩

    繁体:參叩拼音:cān kòu注音:ㄘㄢ ㄎㄡˋ词语解释参叩[ cān kòu ]⒈ 亦作“参扣”。⒉ 参酌叩问。⒊ 拜见。引证解释⒈ 亦作“参扣”。⒉ 参酌叩问。引宋 苏轼 《与滕达道书》之十七:“意谓中涂必一见,得相参扣。”明 宋濂 《楚石禅师六会语序》:“惟诣 寂照 之室,反覆参叩。”⒊ 拜见。引唐 慧能 《坛经·机缘品》:“﹝ 怀让禪师 ﹞初謁 嵩山 安国师,安 发之 曹溪 参扣。”陈衍 《元诗纪事·明本》引《中峰行录》:“駙马太尉 瀋王 王璋,遣参军 洪钥 齎书币,叙弟子礼,期请上命南来参叩。”

  • 参提

    繁体:參提拼音:cān tí注音:ㄘㄢ ㄊ一ˊ词语解释参提[ cān tí ]⒈ 见“参题”。引证解释⒈ 见“参题”。

  • 参同

    繁体:參同拼音:cān tóng注音:ㄘㄢ ㄊㄨㄥˊ词语解释参同[ cān tóng ]⒈ 验证合同。⒉ 共同参加。引证解释⒈ 验证合同。引《韩非子·主道》:“有言者自为名,有事者自为形,形名参同,君乃无事焉。”《后汉书·襄楷传》:“其文易晓,参同经典。”唐 牟融 《题山房壁》诗:“参同大块理,窥测知人心。”⒉ 共同参加。引《三国志·魏志·锺会传》:“会 典综军事,参同计策,料敌制胜,有谋謨之勋。”

  • 参驾

    繁体:參駕拼音:cān jià注音:ㄘㄢ ㄐ一ㄚˋ词语解释参驾[ cān jià ]⒈ 配有副马的车。参,通“骖”。引证解释⒈ 配有副马的车。参,通“驂”。引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四·王子乔》:“王子乔,参驾白鹿云中遨。”

  • 陶家菊

    拼音:táo jiā jú注音:ㄊㄠˊ ㄐ一ㄚ ㄐㄨˊ词语解释陶家菊[ táo jiā jú ]⒈ 指秋菊。引证解释⒈ 指秋菊。参见“陶菊”。引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再看底下两句是:孤芳自赏 陶 家菊,一院秋心梦不成。”

  • 苗稼

    拼音:miáo jià注音:ㄇ一ㄠˊ ㄐ一ㄚˋ词语解释苗稼[ miáo jià ]⒈ 田禾;庄稼。引证解释⒈ 田禾;庄稼。引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登传》:“登 或射猎,当由径道,常远避良田,不践苗稼。”《陈书·吴明彻传》:“时天下亢旱,苗稼燋枯, 明彻 哀愤,每之田中号泣,仰天自诉。”指种庄稼。 唐 贾岛 《送乌行中还石淙别业》诗:“劳思当此夕,苗稼在西原。”

  • 陶朱公

    拼音:táo zhū gōng注音:ㄊㄠˊ ㄓㄨ ㄍㄨㄥ词语解释陶朱公[ táo zhū gōng ]⒈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。蠡既佐越王勾践灭吴,以越王不可共安乐,弃官远去,居于陶,称朱公。以经商致巨富。引证解释⒈ 春秋 时 越国 大夫 范蠡 的别称。 蠡 既佐 越王 勾践 灭 吴,以 越王 不可共安乐,弃官远去,居于 陶,称 朱公。以经商致巨富。引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﹝ 范蠡 ﹞乃归相印,尽散其财,以分与诸友乡党,而怀其重寳,间行以去,止于 陶 ……逐什一之利。居无何,则致貲累巨万。天下称

  • 陶卫

    繁体:陶衛拼音:táo wèi注音:ㄊㄠˊ ㄨㄟˋ词语解释陶卫[ táo wèi ]⒈ 魏冉和商鞅的并称。魏冉,战国秦大臣,曾封于陶邑,富埒王室;商鞅,战国时卫人,亦称卫鞅,秦孝公采用其变法主张,秦国因之富强。引证解释⒈ 魏冉 和 商鞅 的并称。 魏冉,战国 秦 大臣,曾封于 陶邑,富埒王室; 商鞅,战国 时 卫 人,亦称 卫鞅,秦孝公 采用其变法主张, 秦国 因之富强。引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请裂地定封,富比 陶 卫,世世称孤寡,与 齐 久存,此亦一计也。”姚宏 注:“王邵 曰, 魏冉 封 陶,商君 姓

  • 街吏

    拼音:jiē lì注音:ㄐ一ㄝ ㄌ一ˋ词语解释街吏[ jiē lì ]⒈ 掌管巡察街道的官吏。引证解释⒈ 掌管巡察街道的官吏。引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二》:“遂殴宦者,街吏擒以闻。”宋 陈师道 《城南夜归寄赵大夫》诗:“风雨唤人归去好,免教街吏报平安。”

  • 三覆

    拼音:sān fù注音:ㄙㄢ ㄈㄨˋ词语解释三覆[ sān fù ]⒈ 三处伏兵。⒉ 三度打败。⒊ 三度复审。引证解释⒈ 三处伏兵。引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君为三覆以待之。”杜预 注:“覆,伏兵也。”《宋史·刘锜传》:“﹝ 刘錡 ﹞遂设三覆以待之。”⒉ 三度打败。引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﹝ 齐 ﹞遂与兵伐 宋。三覆 宋,宋 遂举。”⒊ 三度复审。引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·李先主传》:“时天下罹乱,刑狱无典,因是凡决死刑,方用三覆五奏之法。”

栏目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