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题
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题
文言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
淮阴侯韩信者,淮阴人也。始为布衣时,贫无行,不得推择为吏。又不能治商贾,常寄人食饮,人多厌之者。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,数月。亭长妻患之,乃晨炊蓐食①。食时信往,不为具食。信亦知其意,怒,竟绝去。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②。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吾必有以重报母。母怒曰: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!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,曰:若虽长大,好带刀剑,中情怯耳。众辱之曰:信能死,刺我;不能死,出我胯下。于是信孰视之,俯出胯下,蒲伏③。一市人皆笑信,以为怯
汉王之困固陵,用张良计,召齐王信,遂将兵会垓下。项羽已破,高祖袭夺齐王军。汉五年正月,徙齐王信为楚王,都下邳。信之国,召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及下乡南昌亭长,赐百钱,曰:公小人也,为德不卒。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。告诸将相曰:此壮士也。方辱我时,我宁不能杀之邪?杀之无名,故忍而就于此。
(节选自《史记淮阴侯列传》)
注:①蓐食: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。 ②漂:音piǎo,漂洗衣服。 ③蒲伏:通匍匐,在地上爬行。
16.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( )
A.又不能治商贾 治:从事,做 B.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 饭:给吃饭
C.于是信孰视之 孰:通熟,仔细 D.召齐王信,遂将兵会垓下 将:将领
17.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( )
A.食时信往,不为具食 冰,水为之而寒于水
B.一市人皆笑信,以为怯 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
C.汉王之困固陵,用张良计 呜呼!师道之不复可知矣[新|课| 标|第|一|网
D.及下乡南昌亭长 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
18.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,有错误的一项是 ( )
A.韩信早年无钱又无德,还无正当职业,到处寄食,几乎沦为乞丐。
B.由于不能自食其力,韩信曾先后受到亭长妻、漂母、屠中少年的鄙弃。
C.人穷胆也小,早年的韩信只能听任屠中少年的摆布,乖乖地从他人的胯下爬过去。
D.韩信发迹后,未曾忘记自己当年的'经历,根据人们当时对他的态度,作了不同的回报。
19.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。(10分)
(1)方辱我时,我宁不能杀之邪?杀之无名,故忍而就于此。(4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。(3分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3)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(3分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上一篇:高中一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
下一篇:聂师道歙人文言文阅读题
栏目最新
- 1 《江梅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2 《白帝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3 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二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4 《壮游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5 《野望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6 《忆昔二首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7 《萤火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8 《可叹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9 《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0 《倦夜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1 《发潭州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2 《秋雨叹三首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3 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4 《哀王孙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5 《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