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鹦鹉灭火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
有鹦鹉飞集他山,山中禽兽辄相贵重。鹦鹉自念虽乐,不可久也,便去。
后数月,山中大火。鹦鹉遥见,便入水濡羽,飞而洒之。
天神言:“汝虽有志意,何足云也?”
对曰:“虽知不能救,然尝侨是山,禽兽行善,皆为兄弟,不忍见耳。”
天神嘉感,即为灭火。
1.解释下列画线的词。
A.有鹦鹉飞集他山()
B.山中禽兽皆相爱()
C.然何足道也()
D.然吾尝侨居是山()
2.翻译:天神嘉其义,即为之灭火。
译文:
3.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"义"的理解。
参考答案
1.A.栖息 B.喜欢它 C.值得 D.移住、寄住
2.天上的神仙赞许鹦鹉的好心肠,就替它扑灭了火。(嘉。“嘉”多作“美好”、“赞许”解释。)
3.帮助他人,不在于力量的大小,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。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,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,各尽其力,这"义"的分量是相当的。
参考译文
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, 山中的飞禽走兽总是都很尊重地对待鹦鹉。鹦鹉自己想: 待在这山里虽然快乐,但不可长时间居住在这里,就离开了。
几个月后, 山中起大火, 鹦鹉远远地看见, 便进入水中沾湿羽毛,飞过去并洒向山那里。
天神说:"你虽然有志气,但又有什么用呢?"
鹦鹉回答:"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.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, 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, 我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!"
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, 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。
简析
这则寓言赞扬了朋友之间的友谊,体现了鹦鹉注重友情,写出鹦鹉看到朋友受难,虽然以一己之力不能救助朋友,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朋友的美好品质。
后数月,山中大火。鹦鹉遥见,便入水濡羽,飞而洒之。
天神言:“汝虽有志意,何足云也?”
对曰:“虽知不能救,然尝侨是山,禽兽行善,皆为兄弟,不忍见耳。”
天神嘉感,即为灭火。
1.解释下列画线的词。
A.有鹦鹉飞集他山()
B.山中禽兽皆相爱()
C.然何足道也()
D.然吾尝侨居是山()
2.翻译:天神嘉其义,即为之灭火。
译文:
3.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"义"的理解。
参考答案
1.A.栖息 B.喜欢它 C.值得 D.移住、寄住
2.天上的神仙赞许鹦鹉的好心肠,就替它扑灭了火。(嘉。“嘉”多作“美好”、“赞许”解释。)
3.帮助他人,不在于力量的大小,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。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,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,各尽其力,这"义"的分量是相当的。
参考译文
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, 山中的飞禽走兽总是都很尊重地对待鹦鹉。鹦鹉自己想: 待在这山里虽然快乐,但不可长时间居住在这里,就离开了。
几个月后, 山中起大火, 鹦鹉远远地看见, 便进入水中沾湿羽毛,飞过去并洒向山那里。
天神说:"你虽然有志气,但又有什么用呢?"
鹦鹉回答:"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.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, 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, 我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!"
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, 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。
简析
这则寓言赞扬了朋友之间的友谊,体现了鹦鹉注重友情,写出鹦鹉看到朋友受难,虽然以一己之力不能救助朋友,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朋友的美好品质。
栏目最新
- 1 《江梅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2 《白帝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3 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二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4 《壮游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5 《野望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6 《忆昔二首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7 《萤火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8 《可叹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9 《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0 《倦夜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1 《发潭州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2 《秋雨叹三首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3 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4 《哀王孙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5 《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