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北人生不识菱者,仕于南方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北人生而不识菱(1)者,仕于南方,席上食菱,并壳入口。或曰:“食菱须去壳。”其人自护所短,曰:“我非不知,并壳者,欲以去热也。”问者曰:“北土亦有此物否?”答曰:“前山后山,何地不有?”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,此坐(2)强不知以为知也。
[注释](1)菱:俗称菱角,水生植物,果实可以吃。 2坐:因为。
1.理解文中加点词语,完成题目。
(1)仕于南方 仕: ( 2 ) 席上食菱 食:
(3)欲以去热也 以: (4)欲以去热也 去:
2.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。
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,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。
3.阅读本文,说说你对北人”强不知以为知”的看法。
参考答案
1.做官 吃 用来 去除
2.菱角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,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啊。
二:
1、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。(2 分)
并壳者,欲以去热也。
译文: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,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。
2、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,请你选择一个方面,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。(3 分)
答:①人人都有缺点,但不要掩饰缺点。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,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,不要不懂装懂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。
翻译:
3、1.仕于南方:在南方做官。
2.席上食菱,并壳入口: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,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(吃进肚子)。
3.此强不知以为知也: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,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。
4、北土亦有此物否:
北方也有这种东西(菱角)吗?
参考译文
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。在南方做官,在酒席上吃菱角,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。有人说:“吃菱角要去壳。”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,于是说:“我不是不知道,连壳一起吃,是为了清热呀!”问的人又问:“北方也有菱角吗?”他说:“前山、后山上,哪里没有呢?”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,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,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,不要不懂装懂,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,对于不懂的东西,要实事求是,虚心向人请教,只有虚心好学,才能得到真知,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。
[注释](1)菱:俗称菱角,水生植物,果实可以吃。 2坐:因为。
1.理解文中加点词语,完成题目。
(1)仕于南方 仕: ( 2 ) 席上食菱 食:
(3)欲以去热也 以: (4)欲以去热也 去:
2.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。
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,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。
3.阅读本文,说说你对北人”强不知以为知”的看法。
参考答案
1.做官 吃 用来 去除
2.菱角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,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啊。
二:
1、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。(2 分)
并壳者,欲以去热也。
译文: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,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。
2、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,请你选择一个方面,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。(3 分)
答:①人人都有缺点,但不要掩饰缺点。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,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,不要不懂装懂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。
翻译:
3、1.仕于南方:在南方做官。
2.席上食菱,并壳入口: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,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(吃进肚子)。
3.此强不知以为知也: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,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。
4、北土亦有此物否:
北方也有这种东西(菱角)吗?
参考译文
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。在南方做官,在酒席上吃菱角,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。有人说:“吃菱角要去壳。”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,于是说:“我不是不知道,连壳一起吃,是为了清热呀!”问的人又问:“北方也有菱角吗?”他说:“前山、后山上,哪里没有呢?”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,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,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,不要不懂装懂,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,对于不懂的东西,要实事求是,虚心向人请教,只有虚心好学,才能得到真知,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。
栏目最新
- 1 《江梅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2 《白帝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3 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二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4 《壮游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5 《野望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6 《忆昔二首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7 《萤火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8 《可叹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9 《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0 《倦夜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1 《发潭州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2 《秋雨叹三首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3 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4 《哀王孙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5 《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