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叔敖受教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叔敖受教
【注释】
①令尹:国相。②吊:慰问。③正:整理。④不肖:没才能。⑤患处之:灾祸伴随他
【参考译文】
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,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。有一个老人,穿着麻布制的丧衣,戴着白色的丧帽,最后来吊丧。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,对老人说:“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,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,人们都来祝贺,只有您来吊丧,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?”老人说:“是有话说。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,百姓就会离开他,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,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。”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,说:“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,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。”老人说:“地位越高,态度越谦虚;官职越大,处事越小心谨慎;俸禄已很丰厚,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。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,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。”
【阅读训练】
1.解释
(1)吊:慰问 (2)正:整理 (3)不肖:不贤,不才,没有才能
(4)垢“耻辱 (5)岂:怎么 (6)说:话,说法
2.翻译
(1)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。
当了大官身份地位高了,如果对人骄横无礼,百姓就要离开他。
(2)官益大而心益小,禄已厚而慎不敢取。
官职越大,欲望越要少;俸禄已很丰厚,就不应索取分外财务。
3.本段文字采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,如:“一国吏民”和“有一老父”对比,“人尽贺”和“子独吊”对比。试说说这些对比的作用。
“一国吏民”和“有一老父”对比,说明贺者多,吊者少,从而突出“吊者”的可贵;“人尽贺”和“子独吊”对比,说明老汉有独到见解,能对孙叔敖进行有益的教诲。
4.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?
虚怀若谷,善于纳谏,虚心请教,爱国爱民。
【注释】
①令尹:国相。②吊:慰问。③正:整理。④不肖:没才能。⑤患处之:灾祸伴随他
【参考译文】
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,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。有一个老人,穿着麻布制的丧衣,戴着白色的丧帽,最后来吊丧。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,对老人说:“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,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,人们都来祝贺,只有您来吊丧,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?”老人说:“是有话说。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,百姓就会离开他,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,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。”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,说:“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,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。”老人说:“地位越高,态度越谦虚;官职越大,处事越小心谨慎;俸禄已很丰厚,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。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,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。”
【阅读训练】
1.解释
(1)吊:慰问 (2)正:整理 (3)不肖:不贤,不才,没有才能
(4)垢“耻辱 (5)岂:怎么 (6)说:话,说法
2.翻译
(1)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。
当了大官身份地位高了,如果对人骄横无礼,百姓就要离开他。
(2)官益大而心益小,禄已厚而慎不敢取。
官职越大,欲望越要少;俸禄已很丰厚,就不应索取分外财务。
3.本段文字采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,如:“一国吏民”和“有一老父”对比,“人尽贺”和“子独吊”对比。试说说这些对比的作用。
“一国吏民”和“有一老父”对比,说明贺者多,吊者少,从而突出“吊者”的可贵;“人尽贺”和“子独吊”对比,说明老汉有独到见解,能对孙叔敖进行有益的教诲。
4.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?
虚怀若谷,善于纳谏,虚心请教,爱国爱民。
栏目最新
- 1 《江梅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2 《白帝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3 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二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4 《壮游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5 《野望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6 《忆昔二首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7 《萤火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8 《可叹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9 《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0 《倦夜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1 《发潭州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2 《秋雨叹三首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3 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4 《哀王孙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5 《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